最近“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或迎小幅反弹”登上热搜,再次引发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为140967万人,较上年末减少了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48‰,这已是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较上年减少54万人,出生率连续第七年下滑至6.39‰。
2024年又称为青龙年,承载着人们对新生命的期待与未来的美好愿景。自古以来,龙在中国文化中就是吉祥、力量的象征,上一个龙年2012年便见证了生育小高峰的到来。据观察,自兔年起,计划孕育“龙子龙女”的家庭数量显著增加,预示着2024年的生育率或有所回暖。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亦指出,中国人对生肖“龙”有特殊偏爱,上一个龙年2012年时就有生育小高峰,综合来看,2024年的生育率有望提升。
由育娲人口、任泽平、梁建章、黄文政等权威人口专家联合发布的《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4》指出,2024年出生人口和生育率小幅反弹,主要原因是:一、疫情期间积压的生育计划逐渐得到释放;二、2023年结婚对数的增长,特别是三季度结婚登记数同比增加24.5万对,为未来的生育提供了基础;三、龙年的吉祥寓意激发了民众的生育热情,预计将2024年迎来生育小高峰。
然而,报告也提醒我们,这一反弹仅是短期现象,长期来看,中国仍面临生育率低迷、育龄妇女规模持续下滑、生育成本高昂等根本性问题。
人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多方面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人口减少不仅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和创新能力,还会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对养老金体系和医疗卫生资源构成巨大压力。此外,人口减少还会影响消费市场的活力,对房地产、教育、零售等多个行业造成连锁反应。
回看过去几年的数据
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对比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初步汇总的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总和生育率就是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的数量。通常情况下,总和生育率达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保证整体人口水平相对稳定。我国这一数值低于1.5则意味着跌破警戒线。
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在2019年出现了下降,,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尤其是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人数减少。数据显示,15至49岁的育龄妇女人数比2018年减少了500多万人,其中20至29岁这个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人数减少了600多万人。此外,生育水平略微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减少的一个因素。
新生儿的数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我国每年新生儿数量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出生率也持续下滑。2011年,我国新生儿数量为1790.3万人,出生率达到1.327%。随着我国适龄夫妻生育意愿的下降,每年新生儿数量逐渐减少。到了2020年,我国新生儿数量仅为1203.1万人,出生率降至0.852%。而2021年,我国新生儿人数为1062万人,出生率仅为0.752%。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梁建章提出了创新力与人口之间的关系。创新力=人口数量×人口能力×(内部交流量+外部交流量),人口越多,越能够促进创新。
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认为,现在各地鼓励三孩生育的措施较多,二孩也有一些,相对来说一孩就少一点。鼓励生育不能只盯着二孩三孩,应该从一孩开始着手,才能显著提升积极生育政策的实际效果。
人口总数连降两年,今年能否迎拐点?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也在今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4年我国人口出生数应该会有一些向上的波动,但是要突破1000万的出生人口的量仍然是有难度的。他强调了短暂的生育反弹无法解决长期的人口问题,仍然需要持续提高生育意愿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