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还在做蛋糕,下午就被告知停工。”这样的经历发生在网红烘焙品牌“熊猫不走蛋糕”的员工身上。3月16日,“熊猫不走蛋糕”在多个平台的账号发布“告用户书”,称公司创始人杨振华“失联”,近千名员工被拖欠工资,供应商回款困难。
据“熊猫不走蛋糕”员工向新京报记者证实,目前员工被欠工资数额在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熊猫不走蛋糕”在全国24座城市的110个生产站点全部停运,总部现处于大门紧锁、拖欠房租状态。
资料显示,凭借“熊猫人”跳舞庆生走红的“熊猫不走蛋糕”,曾在2021年拿下上亿元B轮融资,杨振华甚至提出上市目标。如今,他在给员工的“道歉信”中提到,他的盲目乐观、决策失误以及对疫情和市场的错误判断,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欠薪、负债、停业及其个人破产。他已无力偿还债务,建议员工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
3月18日,杨振华独家回复新京报记者记者采访时否认“失联”,称正在筹钱给员工发工资,目前共拖欠薪资、供应商货款、消费者储值卡合计约6000多万元。公司运营恶化主要源于疫情期间盲目扩张,银行抽贷及投融资停摆。对于公司是否可能重启,杨振华称已有方案在谈。
员工自曝公司停运欠薪
3月16日,负责“熊猫不走蛋糕”内容运营的小梦等来了复工失败的消息。随后她和同事在公司多个平台账号发布“告用户书”称,“熊猫不走近千名员工无奈公告,创始人兼老板杨振华于3月15日失联,员工数个月工资未发放,社保断缴,供应商回款困难。3月16日,公司钉钉群全部解散,无奈公告各位用户,希望大家能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
3月16日,“熊猫不走蛋糕”员工借官方微博账号发布被欠薪等内容。 微博截图
据小梦回忆,其团队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办公,3月11日上班发现办公室大门被锁,联系领导得到的答复是拖欠房租,预计3月15日前后缴纳房租,员工临时在家办公。“3月14日下午,有同事在工作群提出多家门店(生产站点)房租未缴,工资未发,面临停工。3月15日,联系直属领导询问得知已停工,正在努力复工给大家发工资。当晚,公司副总裁通知各部门3月16日正常工作。结果到了3月16日下午,公司高层通知复工失败,老板在工作群发布百字长文后,解散了工作群。”
3月17日,负责“熊猫不走蛋糕”深圳仓储工作的李先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熊猫不走蛋糕”早在2023年9月就出现了资金链紧张的苗头,当时不仅工资延迟数日发放,一些原料、包材供应商也反映被拖欠货款。此次事件发酵前,“熊猫不走蛋糕”各大区负责人和城市负责人已集体递交辞呈,有十几人还在3月15日到了“熊猫不走蛋糕”位于广东惠州的总部,当天深圳站点还在接单生产。3月16日,“熊猫不走蛋糕”创始人杨振华在工作群里向员工发布了一则“道歉信”,工作群随后被解散,“熊猫不走蛋糕”总部已处于大门紧锁、拖欠房租的状态。
“熊猫不走蛋糕”广东惠州总部大门紧锁。 受访者供图
小梦称,目前“熊猫不走蛋糕”在全国24座城市的110个生产站点已全部停止运营,包括杨振华在内的公司高管已“集体失联”。员工现已自发组建一个500人的互助群,初步统计个人被拖欠薪资数额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2月份社保也尚未缴纳。“3月11日发的是去年12月份的工资,1月、2月份工资还未发放,现在共欠我2万多元。”
“今年2月8日只发了去年12月份半个月的工资,公司的答复是资金周转有问题。”李先生称,他从今年2月12日起一直与公司商谈拖欠工资的事情,直到3月8日才拿到去年12月剩余部分的工资,而今年1月、2月份的工资还没有着落。“2月底的时候,我发现包装盒一直没有到货,就催总部打款批货,但总部以各种借口推迟,没有确切的发货时间。3月初,深圳4个仓库的包装盒已经没有了,需要从外地调货,结果发现全国都没有库存了,其他城市跟深圳一个状态。”
创始人否认“失联”称正在筹钱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熊猫不走蛋糕”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新停留在3月8日,截至发稿,其微信小程序仍可以下单,但客服已无人应答。有消费者在“熊猫不走蛋糕”微博下留言称,3月16日在微信小程序上订的蛋糕一直不配送,无法退款,也没有人工服务。
天眼查显示,“熊猫不走蛋糕”总部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杨振华直接持股约34.84%。目前该公司对外投资记录有43条,其中杭州熊猫不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广州市猫二儿烘焙食品有限公司等18家子公司均处于“注销”状态。
此外,2024年2月22日,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的前子公司上海熊不走食品有限公司发生一系列工商信息变更,投资人由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变更为曾欣欣、胡爵,法定代表人由姚秀华变更为曾欣欣,目前由曾欣欣持股99%。
另一家前子公司北京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也于2023年11月8日发生法定代表人变更,由姚秀华变更为曾欣欣,目前由曾欣欣100%持股,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投资撤出日期为2023年11月11日。2022年10月,该公司曾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同年12月,该公司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执行84058元。
李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姚秀华在“熊猫不走蛋糕”惠州总部的职务是董事、经理,主要负责公司整体运营管理,相当于首席执行官的角色,而曾欣欣在公司的职务是行政主管。通过对话截图可以看到,曾欣欣曾向员工透露,自己为公司背了40万元的行政罚款和北京、上海公司的全部债务,是失信被执行人,工资也只发到了去年11月份。
“我们想知道这两个月的营收哪儿去了?供应商年后没发货,公司没打过款,员工年后也没发什么薪水,账面上的钱哪儿去了?”李先生提出疑问。3月18日,他和小梦等员工已分别到所在地申请劳动仲裁。
3月18日,“熊猫不走蛋糕”创始人杨振华回复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否认失联和曾欣欣替公司背债说法,称正在筹钱给员工发工资,目前共拖欠员工薪资、供应商货款及消费者储值卡等合计6000多万元。
曾拿下3笔融资计划上市
与如今的境况相比,“熊猫不走蛋糕”曾在2021年凭借1亿元B轮融资,成为互联网蛋糕行业年度大事件。
资料显示,除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O2O(线上到线下)模式外,身穿熊猫服的配送人员免费送货上门并提供跳舞、拉小提琴、生日策划等服务,成为“熊猫不走蛋糕”与传统互联网蛋糕品牌的最大区隔。
根据公司官网描述,“熊猫不走蛋糕”用4个月做到惠州市场品类前三,3个月做到广东佛山市场前三,1个月做到广东番禺前五。2018年11月,获得头头是道基金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020年3月,获IDG数千万元A轮融资;2021年1月,完成1亿元B轮融资,由XVC独家投资,用于人才招聘、开拓市场及升级系统等。
拿到融资助力后,“熊猫不走蛋糕”开启快速扩张模式。2018年11月,其业务范围覆盖10座城市,用户突破500万。截至目前,“熊猫不走蛋糕”宣称在24座城市拥有超1亿用户体验,已入驻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长沙、武汉、厦门等多个城市。
与“熊猫不走蛋糕”相似的是,互联网烘焙品牌近年集体沉寂。在业内看来,盈利难、增长难是困扰多数传统互联网烘焙品牌的一大痛点,且有两座“大山”绕不过去,一是配送成本,二是获客成本。2018年5月,烘焙O2O品牌香送面包尚未拿到融资,就因资金链断裂停运,后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2020年12月,网红蛋糕品牌“贝思客”多地业务运营异常,母公司于次年申请破产清算。
杨振华曾在2021年11月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熊猫不走蛋糕”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场景创新,发现使用场景体验没被满足的痛点,而组织能力和跨城市配送人员管理,是“熊猫不走蛋糕”的一大竞争壁垒。在融资层面,杨振华当时称,“熊猫不走蛋糕”已有上市时间表,而上市目的是为品牌背书,也给团队一个阶段性的成绩交代。
时至今日,“熊猫不走蛋糕”未能如愿上市,等来的却是与“贝思客”同样的命运。杨振华在给员工的“道歉信”中称,他的盲目乐观、决策失误以及对疫情和市场的错误判断,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欠薪、负债、停业及其个人破产。两年多来,他倾尽所有车房抵押,借给公司2000多万元,让法定代表人姚秀华也借贷700万元给公司。“但由于管理、决策、疫情等内外部原因,还是没能把公司救回来。”“由于之前已是倾尽所有,我个人也无力偿还债务,建议各位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
“熊猫不走蛋糕”创始人杨振华在员工群发布的致歉内容。 受访者供图
李先生认为,“熊猫不走蛋糕”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境地,与公司盲目扩张、管理粗放有很大关系。“熊猫不走蛋糕”每到一座城市,前期往往采取各种优惠补贴手段打开市场、获得新客,处于无利甚至亏损状态。而向北扩展,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前期往往要面对房租高、定价低、销量少的局面,加之疫情期间销量进一步缩减,运营成本虚高不下。
从内部管理看,李先生认为,“熊猫不走蛋糕”从拿到融资开始就“铺张浪费”,缺乏精细化管理。“以前开设生产站点,不管租金多高都能批下来。熊猫不走在深圳的4个仓中,坂田仓租金最贵,一个月6万多元,直到去年8、9月份才开始降本增效,把这个仓搬到了仅隔800米的地方,现在月租才1万多元。前同事猜测,以前6万多的租赁费里是有水分的。”
杨振华3月18日对新京报记者回复称,2021年公司做发展规划时,没有预料到疫情会持续,公司仍在加大宣传投入,当营收和增速未达预期时开始控制成本,银行开始抽贷,此前未考虑现金流的安全问题。2022年下半年,消费领域已不在风口上,加之上市政策收紧,投资机构对“熊猫不走蛋糕”失去了兴趣。至于是否还有希望重启运营,杨振华称,“现在有几个盘活的方案或者说处理眼前困境的方案在谈着。”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