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的丈夫叫什么?龙应台离婚原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很多人都是念着这句话,挨过了漫漫的读书时光。有的人读书为了获得文凭,有的人读书为了享受快乐,有的人读书为了谈资炫耀,原因不一而足。而更多的读书人选择做学者或者评论家,在讲台上或者通过文字给大众传授心得,一些人因此被大众熟识并逐渐走上神坛。
在神坛能呆多久,其实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个人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三观内核,如果台下人发现这个人的脑袋里都是偏见,那么会立即离开现场,而且会有人扔鸡蛋甚至掀翻神坛,前几年疯狂英语的李阳就因为家暴事件被粉丝抛弃,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学者——龙应台。
目送以及慢慢来
熟悉龙应台,我是从书店架上的《目送》《孩子你慢慢来》开始的,当时这两本都算畅销书,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封皮染着具有生命气息的绿色。
《孩子你慢慢来》出版至今已经15年了,是亲子教育类书籍,是从母亲的视角阐述生命感悟的一本散文集。在这本书里,龙应台写了结婚、生子、孩子初成长、男子汉远行,从母亲出发看孩子、看成长、看生命、看世界,充满了一个母亲的喜悦与哀愁,布满了很多温柔的片段。
《目送》和《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一起,被称为龙应台的人生三书。《目送》一书里面包括对父母老去、儿子离别、朋友牵挂、成功失败的感悟,对于人生向死而生的过程进行自我拷问。
里面有一段话至今流传——”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很长一段时间,龙应台都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可以说站到了文字的神坛上。
龙应台神坛素描
龙应台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出生于1952年,故乡是高雄眷村。从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从1985年开始撰写书评,1999年曾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而前面提到的”人生三书”都是她在新世纪撰写的,两年前出版了文集《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龙应台的名字集结了父母的姓氏,父亲叫龙槐生,母亲叫应美君,她的父母当年随国民党政府军队撤退到台湾,她的祖籍其实是湖南。
她在台湾、美国、欧洲等地走走停停,曾经在多所大学任教,前夫是德国外交官,两个儿子分别叫安德烈和菲利普,后来又回到台湾。
总体来讲,龙应台的笔端比较流畅娴熟,能够把人生哲理变成大众语言,将所思所想直抒胸臆,读起来还算畅快淋漓。她获得过散文大奖,也结交了很多文艺界朋友,比如林青霞就是她的挚友。作家李敖曾经评价她是从官僚台面上走到现实中来的,最终一尘不染地回到了文坛,余光中称她是性情中人,能够深刻地揭露社会弊端。
其实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出龙应台的成就得到了认可,但是我们发现近几年龙应台的书下架了,很少再有人关注她,她在大陆变得默默无闻,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大陆人不再对她报以热情?
跌落神坛,原因何在?
台湾香港等地的人都比较犀利,喜欢把自己的偏见及时说出来,而且不许别人反驳。龙应台也是如此,她在一次公开场合说到”我不关心大国崛起,只关心小民尊严”,就是这句话炸锅了,这种心思让听众不理解,这种思维应该和她多年在国外生活,被资本主义思想洗脑有关。
另外一件比较闹腾的事情是龙应台叫停大家的歌唱。当时她正在做演讲,问台底下的听众小时候唱的第一首歌,当大家唱起《我的祖国》时,龙应台紧急叫停,而且在港大想让大家唱《绿岛小夜曲》。
这些事情都让大家觉得她对祖国没有感情,而且这样容易煽动更多无知的年轻人,因此龙应台遭到大陆同胞的厌恶,被大家拉下了神坛。
但追究起来,拉她下神坛的其实是她自己。人这一辈子是好是坏,走什么样的路,大部分结果都出于自己的选择。龙应台出言不逊是对大陆的攻击,这样怎么能在文学神坛站稳呢?
知识分子应该保持的姿态
中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且读博的人也多起来,这样不断地填充知识分子的体系结构。前浪后浪一代代人,而真正的称得上中国脊梁的知识分子有多少?恐怕大家心里都有数。会讲课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讲出正确的三观并不容易,因为坚持正确本身就是一件难事。
前几天,有教授说中国应该施行一妻多夫制度,这些话题本身就很可笑,不知道这些知识分子说话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脑子,说出一句话容易,但是覆水难收。
挣得五斗米,只为真理。当代知识分子应该在追求知识的时候,更多地修炼自己的品行,这样才能在传播知识的时候保持宽容和贴切,不至于让自己的偏见将社会扰乱。
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不卑不亢的,敢于为了社会正义和公平站在巅峰,最终让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知识分子的姿态不是挑战,而是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平和友善才是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高尚境界。
文/林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