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身边有不少朋友又“阳了”,有的是“二阳”,但也有一些朋友已经是“三阳”了,前期有专家判断新冠的第三轮高峰或许会出现在11月,看来并不完全准确,近期出现新冠感染的人数,从个人感受来说,已经出现了上升。
身边再次感染新冠的人增多了,还有更多自己发烧了,但却懒得去检测到底是不是阳了的病例,现在大家对于新冠感染这件事,恐慌心理已经小多了,毕竟事实已经证明,新冠的确会出现反复的感染,这使得虽然不会再出现去年年底那样的“全民感染”的高峰,但偶尔出现的地区性的,季节性的感染小高峰,还是不可避免的。
无独有偶的是,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近日新冠感染也出现了新一轮的上升势头,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统计数据,7月下旬每周新冠感染住院人数增加了12.5%,达到9056人。这样的数据比起之前的疫情爆发,当然也是非常低的,但这种病毒感染人数偶尔出现的波动性上升,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从新冠感染的变体类型来说,中国疾控中心的最新公告显示,在我国感染新冠的人群中,XBB变体及其亚分支已经成为了绝对主流,在2023年的第23周(7月3日到7月9日),XBB及其亚分支变体的占比达到了96.3%,而到了7月底的第30周,这个占比达到了99.1%!
而在英美国家,近期又有一种新型变体EG.5出现,而且出现了感染人数占比逐渐升高的趋势。当然这种新变体也并未脱离XBB变体,它与XBB.1.9.2的构成相同,但相比XBB.1.9.2,它带有额外的尖峰突变,北大曹云录博士公布的一组EG.5毒株中和或许数据显示,EG.5系列变体不但与XBB变体一样,具有既往逃逸其他变体感染中和抗体的能力,同时还可增强与ACE2受体的结合能力,这也正是EG.5再次“脱颖而出”的生理基础。
不管是在国内占据绝对优势的XBB,还是EG.5,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等常见的呼吸道流行病毒一样,会在同一个人身上持续反复感染,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我们还会面对那些危险呢?我想,有两个方面还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免疫力下降
对于免疫力健康的人群来说,新冠既往感染带来的抵抗力,虽然可能会被新的变体产生部分逃逸而带来再次感染风险,但总体上来说,反复感染新冠的症状会更轻微,重症风险也会相对更低,特别是在疫苗+既往感染的双重保护性,对于新冠病毒产生的反复感染,真的不必太过担心焦虑。
但对于一些重症高风险人群,反复感染带来的健康风险则会越来越大!例如一些体弱的老年人,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等,都是免疫力相对低下的人群,在感染新冠后,出现重症,危重症的风险本来就大,而身体产生的抗体水平却相对较低,而且病毒还可能会对免疫力造成进一步的破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逐渐恢复。
新冠反复感染,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无疑是一次又一次的免疫力大考验,累积带来的叠加重症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即使是有抗病毒药物的保护,但用药成本,能否及时用药等,也都是考验高风险人群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这部分高风险人群,尽量保护好自身的免疫力,同时注意尽可能做好防护,避免感染,还是很有必要的。
长新冠后遗症几率的增加
曾几何时,有“专家”说新冠感染不存在后遗症,但大家都感染过之后才发现,长新冠后遗症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长新冠后遗症出现的比例有多少?我国还缺少这样的大数据统计,而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和国家卫生统计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在曾经感染过新冠的美国成年人中,近11%的人仍存在长新冠后遗症的问题。相信这个数据在国内也不会更低。
长新冠会带来各个方面的健康问题,包括运动后疲劳,脑雾,乏力,直立性心动过速等多系统多方面的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可长达2年以上,是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我们积极应对。
而反复感染新冠,会进一步增加出现长新冠后遗症的风险,这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也是值得特别注意的一件事,由于新冠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可能这次感染的变体没有带来长期后遗症,而下次感染的新变体可能就会加大后遗症风险,因此,也是特别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