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家庭背景如何很有钱吗?周密家境有多夸张?对于一个在古代做官的人来说,如果你的国家即将灭亡,你会做出什么选择。仔细一想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与国家共存亡,国破家亡时以身殉国。二是投降敌国保全自己和家人。在南宋末年,有一个叫周密的人选择了第三种情况。他在敌人来之前就悄悄的离开了,他不想投降给敌人打工,也不想做无谓的牺牲者。他在战乱结束后回到了家乡临安,当一个静静的著书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周密的那些事。
公元1232年,周密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作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后人,周密可以不用参加层层选拔的科举考试,通过家族恩荫就能轻轻松松的获得官职。作为官宦子弟的他,自小就接受到了来自家人严格的教育,再加上他本人的天赋和努力,21岁的他就快速的通过了门荫考试进入官场。
他为官勤奋且清廉,因此很得自己的顶头上司的重用。此时的周密家世显赫,同时年少有为,似乎可以预见他的未来必定会平步青云。但是现实将他残酷的打到了尘埃,已经走向末路的南宋王朝完全没有可能给他大展宏图的机会了。这个正直的青年因为催督买田的事情得罪了宰相贾似道,从此失去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随着曾经年少的锐气褪去,他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也明白了只要贾似道还在掌权,他就不可能再有重用的机会。于是怀才不遇的他开始不再奢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开始寄情于山水,同时将自己的心思从仕途上转向了生活和艺术创造之中。当他曾经的敌人好不容易下台之时,他的仕途终于有了一点起色,可这时蒙古人的铁蹄大军已经到来,他只能收拾行囊回乡隐居。战争逐渐结束,南宋王朝自此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朝代——元朝。而周密也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南宋遗民。
为了能给那个已经灭亡的南宋王朝能够在历史上多留下一点记录,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著书生活。说到这就要先感谢一下他年少时的丰富经历,自周密懂事以来,家人对他的不只局限于书本之上,还带他游历了许多的地方,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看过众多的名胜古迹,他的学识和眼界在这不断的游走间增长,体现在他的文章中就是比同龄人多出了一种阅尽千帆感觉。在他成为了南宋遗民的日子里,他从隐居的湖州迁徙到了临安,曾经的亲友帮他盖起了新居,他又在这曾经的故都定居下来。或许曾经的周密有着一腔的抱负,想要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但在经历了官场多年的打压和母亲逝世以及故国灭亡的变故之后,他已经不再是二十年前那个不畏权贵的正直少年了。他每天过着和友人吟诗饮酒,撰写野史的隐逸生活,面对元朝发来的征召,他置之不理,以一个旁观者般的心态面对着这改朝换代的天下。
十几年间,周密联系了许多的南宋遗民,跟友人探讨相关的野史细节,为他的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经过他数年的呕心沥血编写著出了一本绝世好词,所挑选的作品全部出自南宋词作,包含闺情和咏物等共计三百多篇。周密本人喜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所以他选的词人作品中有许多的借由平淡之景抒发作者内心的情绪或者表达自己远大志向。绝妙好词成为了流传至今的宋词选本之一。除此之外,他还为后世留下了一样非常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他身后留下的十多种笔记。这些笔记涉及了南宋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他的著述中,客观全面的评价了当时的社会人物,即使是他曾经的宿敌贾似道,也没有全盘否定的认为其是一个反面人物,只出了他实施的某些政策也有促进民生的作用。因为周密这种客观的精神,使得他的野史笔记成为了研究南宋时期社会史的重要文献。
大德二年,享年66岁的周密离世。在临终之前,他给自己修了一座名为复庵的庐舍和一座坟墓,写完了自己一生的总结之后无牵无挂的离开。纵观他的一生,曾经一腔抱负的青年成为了沉稳隐逸的老者,他坦荡一生,无愧于心。给后世留下了最珍贵的宝藏。
今天关于周密的故事就说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建议和意见,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