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余承东变了。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身份亮相。一身笔挺西装,说起话来半眯着眼,似乎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但在不少媒体人眼中,他确实变了:没了往日“怼天怼地”的嚣张气焰,甚至看起来“有点丧”。
就在前一天,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纸公告,将“华为不造车”的时限再延长五年。这相当于直接给了在华为内部主张“造车”的余承东一记当头“棒喝”。
智能汽车赛道日新月异,传统车企正积极转型,新势力在激烈厮杀,跨界玩家也筹备进场,华为的五年不行动,相当于直接封了“造车”之路。
“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公告发布当晚,余承东在华为心声社区留下这句话,字里行间道尽不满与心酸。
一时间,“余承东怒而辞职”“余承东跳槽小米”等消息不胫而走。尽管华为、小米对此已郑重辟谣,称这都是捕风捉影的猜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余承东真委屈了。
1
“高调”。
和余承东打过交道的人,基本都会用这两个字来形容他的行事作风。2016年,华为手机刚有起色时,他就敢放话“三年内干掉苹果、五年内超越三星”,并因此获得“余大嘴”称号。对待“造车”一事,在华为内部,他也从未掩饰自己的野心。
然而,“余承东一直想造车,但只有他这一票同意,所以他也没办法。”早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接受采访时打趣的一句话,曾引来一阵哄笑。
逗乐众人的背后,余承东“心里苦”——
自2020年接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以来,他一直希望尽快推动该业务线盈利,未来做中国的“第一”。然而,三年时间,累计上万人,超过200亿元的投入,换来的只有“2022年华为汽车业务营收21亿元,占华为总营收的0.3%”这样不对等的成绩。
余承东当然心急。
早在2011年负责华为手机业务时,同样是从零开始,他在三年后的2014年,就凭借Mate7、P7等两个“爆款”让华为手机名声大噪,销售收入一路高歌猛进。
既然手机可以,汽车为什么不行?
为了让汽车更“卖座”,余承东先是把手机销售的经验搬到了汽车上。同时被带过去的还有他作为“余大嘴”的习惯——说话不着调、爱吹牛、动不动就把“碾压”“吊打”这样的词放在嘴边。这与大众印象中的企业高管“儒雅”“沉稳”的形象完全不匹配。
比如,他曾说“现在还买燃油车,就像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问界M7会完全超越丰田埃尔法、雷克萨斯LM等百万级豪车的车型”“喷问界M7丑的人品味比较low”,等等。
本意是凸显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AITO问界”车型的优势,奈何却总换来各路嘲讽。
“总有金句”“不缺话题”“每个字都踩在热搜上”,这也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媒体喜欢采访余承东的原因。前华为工作人员曾向笔者吐槽,团队给他收集的媒体提问,他几乎看也不看,总喜欢“即兴发挥”。
结果就是,“老余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但也正是这些争议性的话语,帮助“AITO问界”在早期打响了知名度。
2
对余承东而言,仅从口头上助力“造车”还远不够。
今年3月,余承东选择走了一招“险棋”——在营销渠道中,默许供应商将“AITO问界”字样改为“HUAWEI问界”。
余承东此举的真正目的,业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他只是单纯想让“AITO问界”进一步“蹭”上华为品牌的热度,从而提振销量——今年以来,问界车型销量逐月下滑,2月销量额仅3000多辆,环比减少约1000辆;
但也有人尖锐地指出,余承东就是想趁任正非于2020年声明“三年内不造车”的期限到来之际,再次试探他对“造车”一事的底线。
在华为内部,余承东一直是坚定的“造车派”。在他看来,要想让汽车业务尽快盈利,比起销售零部件或供应模块化方案,还是直接“下场造车”最有“钱景”。
但无论如何,这一改,惊动了整个车圈。随着舆论不断发酵,有媒体将此解读为华为筹备“下场造车”的直接信号。曾产生与华为联合造车念头的传统车企也对此深表担忧,不愿再与华为发展深度合作关系。
这是华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近一年,包括徐直军在内的公司高层反复强调,目前身处“制裁常态化”下的华为,最重要的任务是稳住现金流,更好地“活下来”。而“造车”恰恰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行业门槛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短期内无益于华为的稳健发展。
“余承东这一步迈得太大,被喷惨了。”有华为内部人士透露。
在上周华为财报发布会上,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更是罕见地点明“有人”在“造车”上反复做文章,不仅挑战了公司的战略底线,还加深了外界对华为的误解。
“有些人、部门或合作伙伴在胡搞华为的名声。这些事情查清楚后,华为辛辛苦苦建立的品牌,可不会被人随便利用。华为不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
字里行间,直指余承东工作失职。
任正非也再次发布声明。3月31日,他签署了最新一版《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决策有效期五年。他还对华为品牌在汽车业务中的应用提出了严格的规定:
在车辆宣传中不得出现“华为/HUAWEI”的字样;
不能使用“华为问界”和“HUAWEI AITO”等相关词语进行宣传。
至此,余承东对“造车”的试探,彻底被扼杀在襁褓中。
3
“华为造车”此路行不通,让余承东一时无语凝噎。在心声社区写下那句稍显落寞的留言后,有不少人猜测,余承东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李一男,出走华为,独立创业。
李一男曾是任正非极为看重的天才少年:23岁加入华为,不到四年就晋升为华为常务副总裁,一度被视为任正非的接班人。然而,2001年,不甘从研发部转岗到市场部的李一男选择辞职,独立创办港湾网络有限公司。原以为这是一次好聚好散,不料很快,“李一男尝试从老东家挖墙脚、动摇了华为基业”的消息就传到了任正非耳中。最终的结果是,华为一纸诉状将他告上法庭,“接班人”一夕成“叛徒”。
在“造车”一事上受了委屈的余承东,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笔者大胆揣测,不会。只因余承东与华为、与任正非之间的“羁绊”远比外界想象的深。
1993年,时年24岁的余承东加入华为。历经3G产品线总监、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区总裁等职务后,2011年末,他被任正非一通电话唤回国内,正式接手华为手机业务。
“新官上任”的余承东对人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直接砍掉了低端智能手机和功能机业务线,目标直指高端市场。这也招致了多个部门、多条业务线管理层的不满。
而余承东最开始打造的D1、P1两代手机表现也不尽人意——发热、卡顿、频繁死机,导致销量低迷、差评如潮。据说,当时任正非在试用后一度大发雷霆,差点当众把手机摔在余承东脸上。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华为内部“倒余”的声音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余承东的工作能力,运营商和终端业务线几乎每日有人递“投诉信”。还有传闻称,不时就有华为高管把余承东堵在办公室,要求他主动离职。最后事情闹到任正非那里,这位华为最有威望的管理者一锤定音——“谁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如此,身处舆论漩涡的余承东得以继续出发。2014年,经历三年铺垫,华为Mate7全面“爆发”——上市三个月发货200万台,半年累计发货量超400万台。随后数年,华为手机销售收入从75亿元、93亿元到3489亿元,一路高歌猛进,成长为华为营收的最大支柱。
但即便取得了成绩,公司内、外部对余承东的质疑声也从未停息。有的不满他的能力,有的看不惯他“大嘴”的作风。有时,看不过眼的任正非也会对他进行一番“敲打”。即便如此,任正非始终看重余承东的能力,评价他“能抓大放小,有战略眼光”。
余承东自己也曾在50岁生日时,在“朋友圈”发文表达过对任正非的感激之情——“感恩工作时遇到一个伟大老板。”可见两人之间,有种千里马和伯乐一般的惺惺相惜。
“如果没有任老,余承东可能早就下课八百回了。”华为内部人士对笔者说。
现在,余承东因为“造车”一事又挨任正非的“敲打”了。正如任正非所说——“我骂余承东是因为爱他。余承东太疯狂了,多骂他能保证他不走弯路。”
对于老板如此厚爱,一心扑在造车事业中的余承东,不知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