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周,北京市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就将结束。目前,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采取“补贴”的淘汰办法,加紧回收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但有报道称,一些车主还在观望,一些小区仍有不少违规电动三、四轮车驶出或停放,引发舆论对治理效果的关注。
所谓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即违规“老年代步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头乐”。由于易于上手,驾驶自由,且适用于刮风下雨等天气,“老头乐”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学、到超市买菜,因其“性价比”较高,受到不少家庭欢迎。
不过,每个早晚高峰,这些“老头乐”因乱闯红灯、违规逆行、霸占车道、乱停乱放等问题,既扰乱道路秩序,又危害公共安全。北京市交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市“老头乐”引发交通事故131起,造成138人死亡。因此,社会各界对“老头乐”的治理呼吁日益高涨。
在裹挟着争议与需求的背景下,北京市公安局、市交通委等五部门于两年前联合发布公告,加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管理。通告明确规定,禁止在本市范围内生产、销售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对通告发布前购买的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设置过渡期,过渡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自2024年1月1日起,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不得上路行驶,不得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停放。这些车辆中凡有违规上路行驶或停放的,警方将依法查处。
治理“老头乐”是道综合题,一方面,需引导车主充分认识潜在风险。与合规合法上路的汽车相比,“老头乐”是典型的“三无”产品。首先,厂家无汽车生产资质。“老头乐”未经工信部许可生产,未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车辆性能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其次,车辆没有机动车号牌。机动车号牌是准许汽车上路行驶的法定凭证,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汽车行驶情况,识别、记忆与查找的凭证。没有号牌,不便于规范管理。最后,驾驶员没有行驶证。这也就意味着,驾驶人可能从未接受过驾驶培训。如此“三无”产品上路,无异于马路杀手,风险不言而喻。
表面上看,“老头乐”购买价格低廉,一两万元就能“拿下”,且不用购买保险,可谓成本低廉,又使用方便。问题是,这些车大都粗制滥造,普遍被设计成窄车身、轻底盘、高车体,车辆稳定性差,行驶中容易发飘和倾斜。同时,由于车身强度低,外部、前后都没有防撞吸能结构,内部没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儿童座椅接口,并且车辆出厂前也未经过碰撞测试,安全性能根本没法保证。更让人担忧的是,还有些“老头乐”在使用中被随意改装,存在电压过高、功率超标、无短路保护等问题,容易引发充电起火或车辆自燃。
另一方面,需加强对车主失去“老头乐”后出行需求替补。不可否认,“老头乐”解决了不少家庭“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之忧,但这不应成为其拒绝甚至抵制相关部门治理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的理由。交通效率和公共安全是一个大系统。虽然“老头乐”对不少家庭有存在的合理性,但任其无序发展,则会扰乱城市运行秩序与有效管理。
当然,那些没有了“老头乐”的家庭,会感觉出行没以前便利。对于他们的合理诉求,城市管理部门也要认真倾听和善于解决。比如,在推出通学车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加密和优化线路,在社区端和学校端科学设置站点,方便学生快速安全到达学校或回到家庭;对于“久摇不中”的无车家庭,适当增加牌照,让合规的车驱逐不合规的车;对老年人进行交通驾驶的培训,让他们形成遵章守纪的观念意识,提高老年人出行的便利性、安全性和满意度等,这些交通出行上的先立后破,体现着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情感温度。
作者:杨忠阳
监制:顾阳
审核:张倩
编辑:李一凡(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