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网站随笔

多所高校官宣“不安排宿舍”的大趋势吗

近日,#多所高校不再给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引发关注和讨论。多所高校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再给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

多所高校官宣“不安排宿舍”的大趋势吗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愈加凸显。为学生提供宿舍,不再是高校的既定规则。“不予安排住宿”这一举措合理吗?以后是否是大势所趋?

关注

多所高校明确研究生不予安排住宿

湖南大学实行自愿申请制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多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例如,厦门大学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除外),学校不予安排住宿。

其中,部分高校明确不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住宿。例如,北京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南京大学明确,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

也有部分高校对全日制硕士生实行自愿申请制。湖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明确,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住宿实行自愿申请制,学校根据现有的宿舍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房源给新生选择。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院校不给非全日制的学生提供宿舍是比较常见的。但现在,在扩招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专业型硕士的情况下,学校开始逐渐减少宿舍提供的数量,部分院校也开始不同程度地不再为全日制学生提供住宿了。

这一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这也意味着,考研成功的同学们在未来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来租房,这将使读研的成本显著上升。

中央戏剧学院从2024级开始对一部分专业的学生和非全日制的硕士不再安排住宿。与此不同的是,华北电力大学的方案相对较为缓和,规定第一年课程学习阶段安排住在沙河院区,而第二年及以后将在本部安排住宿,费用需要学生自理。

复旦大学从2019级开始,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等类别外,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学生原则上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会协助全日制学生以社会化方式解决住宿需求。

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于非全日制的硕士,基本上都不再安排住宿。

声音

“不予安排住宿”是否合理?

“庆幸自己的学校暂时没有发布这样的通知。”这个月底,即将踏上考场的小江告诉记者,她研究生所报考的学校是湖南师范大学。“当时选择学校的时候,都没有关注到住宿这一方面的问题,提供宿舍在我看来应是一项最基本的保障。”

同样是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小王却没有这么幸运了,他所报考的学校早在前几年就开始实行“专业学位不予提供宿舍”的举措。“报考的时候,我考虑过住宿的问题,也想过如果考上读研的成本会变高,但因为学校的学术成就和地位很高,我非常向往它的光环,所以可以忽略这一点。”小王提到,只要能考上,在外租房也是可以的。

对“不予安排住宿”政策,网友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觉得,不提供住宿会增加学生的生活成本,如果是在北上广这种大城市,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不提供住宿,明摆着增加了学生生活成本,二三线城市还好,像北上广深的房租那么贵,交了房租后馒头都吃不起了。”

有人表示,学校不给研究生提供住宿不应该成常态,只要还是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学校都应该为每个学子提供住宿的地方,这才是大学应该有的格局与责任。

有人认为,能读硕士研究生的人已经足够成熟,可以独立生活,解决住宿和社会生活问题。“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该脱离象牙塔,进入社会了。不能啥都让学校安排。”

有人说,学校就只是学校,可以提供选择的自由。“其实这样挺好的,自由选择,学校只负责教学,回归学校的教育本质。而且读大学了,也成年了,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走自己的路。”

有人提出,住宿代表的也是一种大学生活和回忆,集体住宿是很重要的体验。“个人认为校内集体宿舍的校园生活是大学经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和上下班一样只是去学校上课,下课就出去进入社会,那无疑不是大学生活,和自学跟上网课有什么区别?”还有人表示,不提供住宿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上课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生存,怎么才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挣够自己的生活基本费用,这一点也不违背教、学、用的基本。”

未来

高校不安排住宿或是一个大趋势

部分高校宿舍资源紧张,折射出的是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张后教育资源紧张的隐忧。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到2021年达到了约118万,11年来增长1倍多。而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缓解就业压力,当年研究生招生增长20.7%。

在此之后,扩招放慢了步调,但研究生招生数量依然维持在增长状态。2023年初,新东方发布《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显示,2023年考研全国共有864个招生单位总计招考761763人(不含推免及博士研究生,以下同),较2022年考研非推免招生总人数新增102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新增2532个,增长0.9%;专业型硕士新增7713个,增长1.6%。

针对多所高校宣布不予安排住宿的现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住宿资源有限的问题显现;另一方面,硕士生作为成年人,高校不为其提供住宿的风险相对较低,因而会选择让硕士生自行安排住宿。

储朝晖表示,从国际上来看,多数国家的高校不为硕士生提供住宿,甚至一些国家的高校不为本科生提供住宿,同时,一些高校会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房源。

“从高校本身的功能来说,我认为,学校不为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提供住宿属于正常情况。”储朝晖认为,提供住宿是高校的辅助功能。在过去的计划体制下,高校为管理更加有效而提供住宿,而从高校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不提供住宿应该属于一种常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当前中国高校的学生住宿还是由学校提供,普遍实行寄宿制。而这种寄宿制管理方式,已明显不适应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不应由大学承担的责任,该剥离的迟早要剥离”。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则表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完全依靠公共财政支撑并不现实,市场化又存在管理风险。“需要思考如何在高校宿舍资源提供的公共性和市场化之间寻找到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案。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熊庆年说道。

(部分内容综合自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wuyouxuan.com/75747.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