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儿童游戏文化会影响一代人的精神品质。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去年的“毒教材”事件还让人心有余悸,“毒玩具”又成了校园隐形杀手,真实演绎着什么叫“危险在身边”。
前段时间,在中小学生之间,一款名为“萝卜刀”的玩具火了,上甩出鞘,下拉归鞘,伴随 着“啪嗒”声,刀刃收放自如,很快就成为风靡校园的“社交货币”。多家购物平台上,月销量超过10万的店铺比比皆是。
尽管萝卜刀由塑料制成,但“杀伤力”并不小,稍微用力便能扎破报纸,由此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在少数。很多家长晒出了自己孩子因为萝卜刀受伤的照片,轻则是被弄破皮,重则是眉骨位置缝了4针,差点捅到眼睛,多地小学因此发出倡议书,呼吁抵制“萝卜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16日,天津两名小学生带着“鼻吸能量棒”来到小卖部,要求老板进货,并称这种东西“倍儿上瘾”的视频被大量转发,引起舆论热议。
鼻吸棒的价格多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十分畅销。有记者走访了山东济南多所中小学附近的小卖部,老板表示进货不久就能卖光,甚至有学生表示“一天不吸就不得劲”。
据了解,鼻吸棒的外形形似一根棒状的塑料管,主要成分不明,有的加入多种烈酒成分,有的则加入了醛类成分,危害可想而知。
调查结果还没有定论,被称作“解压神器”,名叫“萌宠挤痘痘”的玩具又带来了新的争议。这是个可以随意注射的软硅胶材质的小熊玩具,却配备着一个针管,要知道,作为一种需要管制的物品,就连药店也不能随意出售,解不解压不知道,隐患是一定的。
细思极恐的是,如果仔细观察孩子学校周围的商铺,就会发现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毒玩具”,它们大量充斥在孩子的周围,潜移默化中侵蚀着孩子的身心,甚至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毒玩具为何屡禁不止,又是如何走红网络,顺利进入到孩子的世界里的?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01
“毒玩具”层出不穷,正频频席卷校园
当10后成为校园主力军,这届家长们要操的心越来越多了,“不要小看孩子”早已是教育学的共识。
触手可及的电子产品,各行各业高科技产物兴起,身处这样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五花八门的稀奇玩具层出不穷,流行趋势日新月异。
裹挟其中的“毒玩具”也就趁虚而入,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单品。犹记得2018年,外观鲜艳、软软糯糯、Q弹冰凉的“水晶泥”横空出世,很快就在全国各地形成抢购潮。
然而,水晶泥暗藏危险,威胁主要来自于原料成分——硼砂。硼砂易溶于水,可被用于清洁剂、化妆品、杀虫剂之中。短时间过量摄入,可能导致急性中毒,轻者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呕吐、休克、昏迷等中毒表现。
专家表示,儿童在把玩含有硼砂的水晶泥时,如果皮肤有伤口,或者玩耍时碰到口腔,硼砂也会被摄入,并易在体内蓄积。因此,玩具中的硼迁移量符合安全限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事实显然不尽如人意,环保组织“无毒先锋”从多家电商平台各选其销量靠前的10件水晶泥产品,共30个样品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仅三分之一的样品硼元素迁移量达标,很多都是三无产品。
被推上风口浪尖后,水晶泥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具迷惑性的“水宝宝”。它遇水会膨胀数倍甚至数十倍,误食后会造成孩子出现肠梗阻、肠坏死、全身感染等症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除此之外,还有臭气弹、火漆印章、牙签弹弓,以及暗藏钢尺的“拍拍圈”,无不是伪装成好玩又无害的儿童玩具,被推广到全国。
被称为“整蛊玩具”的臭气弹(臭屁炸弹),曾让安徽太和县一小学的79名学生同时发生头晕、腹痛的症状,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治疗。经过诊断系硫化氢中毒,罪魁祸首正是“臭屁炸弹”,学生们都是闻了这个玩具散发的气体后,感觉身体不适。
细思极恐的是,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可以麻痹嗅觉神经,让人闻不出味道,而当浓度达到0.012‰,吸入硫化氢就会发生急性中毒,更高浓度则会致使猝死。
能将彩色蜡粒熔化,随意DIY造型的火漆印章,则被消保委多次风险警示,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玩火漆印章被烫伤,还有家长称孩子玩后产生头晕、恶心、鼻炎加重的情况。
树欲静而风不止,到今年,前有“萝卜刀”成为新晋“校园杀手”,后有触目惊心的鼻吸棒,本应是一片净土的儿童玩具,好似全然没有底线。
让人不仅纳闷,这些玩具到底是如何流入市场,又是如何“发扬光大”的?
02
“毒玩具”的走红,是谁在推波助澜?
任何事物的走红,都不是偶然,“毒玩具”也一样。
怎么让受众人群产生需求?各种“强强联合”的叠buff,就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操作。以“萝卜刀”为例,萝卜刀之所以能把小学生迷得一发不可收拾,离不开“多方努力”。
萝卜刀的“变种”,多到数不清。有针对外形的袖珍版萝卜刀、巨型萝卜刀;有针对材质的金属萝卜刀、木质萝卜刀;如果这些还不足以吸引人,厂商还会加上动漫人物和闪光效果,主打一个彻底拿捏。
人都有从众性,何况是中小学生群体,为了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孩子们围绕出刀和收刀,研究起了花式玩法。因为出刀、收刀的花样和熟练度,最终决定了谁才是班里的“最强王者”。
每到课间、放学后,班里时不时上演动作大片,只要抛出“萝卜刀”三个字,就能立刻打开话匣子。而当萝卜刀成为社交话题后,那些没有萝卜刀的小学生,为了避免被孤立,只好也跟风去买一把。
到这里,循环已经形成,但这对销量的刺激还不够。厂商为了利益最大化,会在宣传上极尽“诱导”之能,不惜使用“看谁不爽就刀一下”“咔咔咔,看我刀了你”等话术,甚至堂而皇之地印在包装上。
于是,很多小学生就对准自己的母亲、妹妹、同学“出刀”了,这种肌肉记忆一旦形成后,如果有天手上拿的是锐器,后果可想而知。
各种“普及”萝卜刀的视频,又给这种势头加了一把火。流量让人趋之若鹜,在抖音上,各大网红达人都在玩萝卜刀,无限制的捅、刺动作,不断刺激眼球,最火的视频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显然,带节奏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了赢家之一。
而在最为接近小学生的传播链条上,校门口的小卖部,则发挥了更底层的作用,毕竟卖萝卜刀带来了红火的生意。在多方势力的推动下,“萝卜刀”成了供不应求的爆品,没有人考虑背后是否会宣传暴力,会否带来扭曲的三观,而只关心怎样才能赚得盆满钵满。
萝卜刀“伤人”事件屡屡曝光后,在学校的倡议下,萝卜刀总算告一段落。谁能想到,之后出现的“鼻吸棒”,丧心病狂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初代鼻吸棒主要由樟脑和薄荷组成,虽是天然成分,但樟脑长期或大量吸入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及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时间使用,有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性。
或许是为了追求“更带劲”,添加了不明成分的鼻吸棒疯狂流入市场。有测评博主在市场上找了十款不同口味的鼻吸棒,其中有5款属于“戊醛”,而戊醛正是香烟燃烧时会产生的物质,也就是说,孩子吸这个,等于在吸烟。
另有心理专家表示,“鼻吸上瘾”这个动作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青少年对毒品的防范心理,使他们更易落入涉毒陷阱。
所以,毒玩具的危害,绝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也容不得疏忽大意。
03
影响不可低估,玩具应上好“安全锁”
事实上,我国对于儿童玩具的生产和销售,有着严格的规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连续多年将儿童用品、玩具等纳入执法稽查工作要点和民生领域“铁拳”行动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此外,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5条显示,“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玩具,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生产者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注意事项,未标明注意事项的不得销售。”
但架不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11月3日,福州市场监管局的执法检查人员在突击检查中发现,很多小卖部的老板所售卖的玩具都是无厂名厂址、合格证明、3C认证及包装的“三无产品”,其中两款“萝卜刀”玩具商仅标注产地为“义乌诺可丝”,留的电话也是空号,老板们也知道这些玩具是非法玩具,所以极力隐瞒厂家来源。
但纸包不住火,中国裁判文书显示,该玩具所属的厂商——义乌诺克丝饰品厂曾因侵害商标权纠纷案成为被告方,经营者梁某某曾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作为名声在外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的玩具产销量占世界玩具市场25%左右,全球每四件玩具就有一件来自义乌,市面上各种“变种”的萝卜刀,正是源源不断从义乌发货到全国。
义乌有大量现成的注塑生产线,不仅成本控制能力强,生产能力更强。萝卜刀走红后,嗅觉敏锐的义乌商贩们立马开始生产萝卜刀,在快速复制的模式下,义乌商贩们一般会快速跟进。
这就导致混迹其中的,有很多都是地下小作坊,生产的部分原料中还可能有未经处理完全的杂质。即便被查到了,换个马甲重来就是,比起罚款的代价,显然赚头更多。
而这些不法商贩也很善于钻空子,由于科学类玩具目前并没有专项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仅作出了宏观责任上的规定,没有具体标准。因此在实际执行中,不少中小厂商可能就会以其他品类商品的名目规避审查。
加上文具店普遍是混业经营,几乎每个文具店长群里,都有义乌的供应商盘踞其中,这些供应商掌握着“主动权”,推什么店主们就卖什么,引导着潮水的方向。
一个时代的儿童游戏文化会影响一代人的精神品质。或许有声音认为,堵不如疏,“一刀切”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危险。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何况是心理和三观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从源头防患于未然,显然更为迫切。
比把有害商品美化更可怕的,是将魔爪一次次伸向孩子;比形形色色“花样”更可怕的,是我们一次次视而不见。为玩具上好“安全锁”,筑起一道“绿色屏障”,才能让孩子们在游戏时光里,享受到真正纯粹的欢乐与美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作参考,无指向意义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每日人物《小学生集体痴迷的萝卜刀,到底啥来历?》
2.脆皮先生《比萝卜刀更可怕的来了!“毒玩具”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3.桌子的生活观《“色情钥匙扣,鼻吸棒,萝卜刀……”这些“毒玩具”背后的真相,细思极恐》